找到相关内容95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怎样读「妙云集」(2)

    胜?经讲记,(4)药师经讲记,(5)中观论颂讲记,(6)摄大乘论讲记,(7)大乘起信论讲记;中编有六册,收录有:(1)佛法概论,(2)中观今论,(3)唯识探源,(4)性空探源,(5)成佛之道,(6...护法、陈那、戒贤论师等,成为唯识的瑜伽派。  这个真俗二谛,空有无碍的问题,并不是要「有」就去研究唯识,要懂「空」就来研究中观。而是每一学派都在讲「空有无碍」讲「真俗融通」,但是依向来学者的评判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047493.html
  • 种子与现行

    、《唯识探源》;雨昙《唯识上之种子义》(《现代佛教学术丛刊》{25})。 ...。所谓自证分资助见分,谓自证分起外缘作用(见分,)始熏能缘种子于第八识中。所谓见分资助相分,谓所缘法不能独自熏种,必待能缘,始熏其种子于第八识中。如唯识讲义云,唯八识自证能受熏,亦唯七识自证能施熏。自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748261.html
  • 论原始及部派佛教的“六识”说

      [10] 印顺著《唯识探源》,载张曼涛主编《唯识的发展与传承》(唯识专集之二),40页,台北:大乘文化出版社,1978。   [11] 分别参见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卷第二十三,大正...、与其他诸法、与四缘的联系上,指出“六识”说存在的局限,而正是由于这些局限,才必然导致更为严密、周详,尤其非心理主义的唯识的“八识”说的出现。   ...

    陆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749039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

    影响之下,那么1940年后,他的《唯识探源》(1941年)、《印度之佛教》(1943年)等长篇著作,以及倡扬人间佛教的系列文章和著述,如《佛在人间》、《法海探珍》和《佛教是无神论之宗教》(1941年...论》与唯识相同,太虚嘱印顺评论之,印顺于是作《周继武居士<起信论正谬>》。1939年秋,太虚从昆明寄来林语堂的《吾国与吾民》,要印顺对有关不利佛教的歪曲丑化的部分,加以评正,他受命写了《...

    张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0650435.html
  • 怎样读“妙云集”(2)

    大乘论讲记,(7)大乘起信论讲记;中编有六册,收录有:(1)佛法概论,(2)中观今论,(3)唯识探源,(4)性空探源,(5)成佛之道,(6)太虚大师年谱;下编十一册,收录有:(1)佛在人间,(2)...三月重稿于汐止慈航堂幻住室   附 注:   注一:此文登于菩提树月刊,二六O、二六一期;并收入笔者‘心涛集’内。  注二:此文原称‘题唯识探源’,只有一百三十多字, 不像序文。  注三:请参考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151812.html
  •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

    论证即与现在所论述的(B)类意思有关。参见印顺法师:《唯识探源》(台北:正闻出版社,1989,十版),p.144。  页85  所执著的对象。  表(一)  舟桥尚哉调查了南传大藏经,发现阿赖耶共...赖耶形成的原点,而是希望透过学者们对赖耶一词的语源探讨,形构出瑜伽行派阿赖耶识说发展的图像。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以及语源研究的重要性  《唯识三十颂》对阿赖耶识的说明,可以说是对前此有关阿赖耶识的...

    陈一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1752378.html
  • 唐代诗僧的创作论研究——诗歌与佛教的综合分析

    台北:东大图书公司,1988年5月第一版。   印 顺着:《唯识探源》。(《妙云集》中编之三)台北:正闻出版社,1991年4月初版第十三刷。   杜继文等着,任继愈主编:《佛教史》。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...出版社,1997年8月第一版。   萧占鹏着:《韩孟诗派研究》。台北:文津出版社,1994年11月第一版。   魏士衡着:《中国自然美思想探源》。北京:中国城市出版社,1994年4月第一版,...

    彭雅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1456644.html
  • 佛教的流转还灭观

    同在五蕴和合的补特伽罗上所建立,但彼此的观点很不相同,这不同的观点,唯识探源中有很清楚的分别说:「萨婆多部,在五蕴和合的作用上,建立假名我,实法各不相关,假名我的和合相续,才可以说移转。犊子系却不然,...从印度方面看,只有性空唯名,虚妄唯识,真常唯心的三大系;从中国方面看,虽向说有大乘八宗,但从承受印度思想方面讲,实也不出上列的三大系。现在就从这三大系中,来一探他们的流转还灭观。本节先谈唯识及真常者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857502.html
  • 庄春江著:《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》(1)

    门功课。   印顺法师所著的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、《初期大乘佛法之起源与开展》、《空之探究》、《如来藏之研究》、《性空探源》及《唯识探源》,吕澂先生所著的《印度佛学思想概论》,都是关於印度佛教思想...弟子们,为教为法的光辉事跡,也显示印度佛教受到本土其他宗教及外来文化之激盪所產生的流变;同时,更深深影响世界性佛教的发展。   身为一个佛者,应以何种态度来看待佛教史呢?基於「无常无我」法则,任何一...

    庄春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757907.html
  • 庄春江著:《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》(2)

    印顺法师著 正闻出版社   四、《华雨集(三)》〈一〉、〈二〉、〈四〉 印顺法师著 正闻出版社   五、《唯识探源》(下篇)〈第二章〉 印顺法师著 正闻出版社   六、《性空探源》〈第三章〉 印顺...》,阐扬一一法皆无自性故空的思想,重新回归佛法的基础理论。然而往后大乘佛教的「唯识」与「如来藏」思想,又重返「假必依实」的立场,重新适应不习惯无我说的佛者。   论到「生死轮迴」、「业报相续」的机制...

    庄春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857908.html